中西医治便秘脱肛方法有这些 脱肛会对身体带来

发布时间:2017-08-07 返回首页:福州痔疮医院

 一、脱肛的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推荐

  脱肛的中医治疗

  1、参麦芩连归地汤:沙参5克,麦冬12克,黄芩10克,黄连5克,当归6克,生地15克,枳壳6克,厚朴9克,乌梅9克,白芍9克。 功效:清热凉血,利肛收敛。 主治:肺热气虚之脱肛。 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  2、收肛散:五倍子9克,炒浮萍草9克,龙骨9克,木贼草9大象。 功效:收涩固脱。 主治: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、ⅱ度。 用法:共研细末,干擦或麻油调敷。

  3、提肛汤:黄芪15克,升麻5克,当归10克,枳壳10克,炒淮山药15克,沙参15克,麦冬10克,乌梅15克,白芍15克。 功效:升阳举陷,益气滋阴。 主治:小儿脱肛。 加减:若小儿滑泻不禁,可加煨诃子10克;炙粟壳5克,以清之;若久泻虚寒甚者,可加良姜3克,附片5克温补中阳。本方为自拟方,临床运用30余年,起效率达96%。 用法:日1剂,水煎,分早、中、晚服。

  脱肛的西医治疗

  (1)纠正便秘,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。

  (2)治疗慢性咳嗽和腹泻,去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。

  (3)防止脱垂黏膜受损:直肠脱出后需立即托回,防止脱垂黏膜受损,复位后可用纱布卷堵住肛门,也可用丁字带压紧肛门以防脱出。

  (4)局部注射法:用5%~10%酚甘油经肛门注射于直肠黏膜下,使黏膜与肌层粘连,或经肛周作直肠周围注射,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。

二、临床上预防脱肛的方法有哪些

  在儿童多为部分脱垂,不严重,一般可采取非手术办法。引起脱垂的一些原因如营养不良、慢性咳嗽、腹泻、便秘等都应予以治疗,不少患儿经这些疾患后,直肠脱垂可以自愈。此外还可练习在平卧位排便,即使蹲位排便也嘱病人不宜过分用力,必要时可服一些缓泻剂。

  便后如有脱垂应即时复位,然后用胶布将两侧臀部拢紧固定。如经上述治疗不奏效时,可采用硬化剂注射办法,例如可用5%石炭酸花生油按前、后、左、右四个点注射至直肠黏膜下,每点注射1~2ml。必要时1~2周后可重复注射。

  如病期较长,肛管括约肌明显松弛,上述办法无效时,可采用肛门周围皮下埋入支持环的简单手术。这种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,在肛门前后各作一小切口,用血管钳环绕肛门游离皮下,使两切口相通,然后穿入一金属线,环绕肛门作成环状,在肛门后方将两端拧紧以缩小肛门,至能容一指通过即可。为了加强其作用,还可在其上方再环绕一根金属线。金属线可在术后2~3个月取出,时间过久金属线有折断或穿透肛管壁的可能。为了避免这些缺点,也可选用纺绸带或其他合成纺织品以代替金属线,这类纺织品组织反应很小,可以不必去除。

三、诱发脱肛的原因有这几个

  一、全身因素:营养不良小儿,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,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,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,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。

  二、局部组织解剖因素:1、骶骨弯曲度未形成: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,直肠呈垂直位,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,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,直肠无骶骨的支持,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,易于向下滑动。

  2、周围肌肉支持力弱: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。

  3、黏膜松弛: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,黏膜容易滑脱。

  三、其它疾病因素:除了以上几种原因外,以下几种常见疾病也会导致脱肛的发生。

  1、内痔: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,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;痔团紫红或鲜红色,似草莓状,粘膜菲薄易出血。内痔久拖不治,可导致直肠粘膜脱垂,引起脱肛。

  2、便秘:由于便秘患者排便困难,用力排便时常可导致直肠粘膜外翻,引起脱肛。

  3、直肠粘膜松弛:直肠粘膜松弛是脱肛的早期症状,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直肠、肛管及乙状结肠外翻。

四、肛脱会有以下几个危害

  1.脱肛初期:有便秘、排便无规律,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。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,但可自行缩回。

  2.加重便秘:脱肛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,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。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,容易发生炎症、肿胀,则出现疼痛,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。

  3.脱肛逐渐加重后,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,在咳嗽、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,都可引起脱肛,往往不能自行缩回,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 物托入肛门。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。

  4.患者钝疼难忍: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,引起粘膜充血水肿,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。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、拖拽,股后部钝痛等。

  5.极度脱肛患者,脱垂将致肛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、溃疡、肛周感染、直肠出血,脱垂肠段水肿、狭窄及坏死的危险。

推荐阅读: 福州治疗脱肛的费用是多少钱|
什么是脱肛,痔疮和脱肛如何区分呢?|
脱肛的症状与治疗|
本文章链接地址:http://www.0591zc.net/gmss/tgang/tgdzliao/383.html